\"同一时间。
王培基从王码头村村支书王培陵的家中走出。
这已经是王培基两天之内第三次到王培陵的家。
但三次都是无功而返。
按照老领导市国资委主任郑元吉出的主意,他准备收集宋思铭作为政府官员,介入商业纠纷,利用手中的权力,强迫他人转让公司股份的证据。
只要收集到相关证据,他就在网上曝光宋思铭。
眼下,宋思铭在网上可是非常火热。
其负面消息,肯定会引起无数人的关注。
到时候,宋思铭迫于舆论压力,肯定会找他谈判,以求息事宁人。
条件自然是任他开,收回百祥酒厂的同时,说不定还能捞到很多其他的好处。
计划是很完美,但第一个环节就卡住了。
王培陵根本就不帮他。
王培基费尽口舌,这位本村的老大哥也没有说宋思铭一句坏话,甚至反过来怒斥他生产假酒。
王培基解释外包装青山醇的专利还没有批准,他可以随便用。
也解释了没有用青山醇的商标,而是用的青山醉。
但王培陵一句话,就怼了回来。
这句话是“没有青山醇,会有人买青山醉?”
王培基没法回答,因为再解释也没办法改变他山寨青山醇的本质。
谈感情没用,王培基又跟王培陵谈钱。
告诉王培陵只要按照他的要求,说一段话,录下来,就可以给王培陵一定数额的补偿。
但又被王培陵一句话怼了回来。
王培陵的原话是,“我的股份卖了二百万,你能给我几百万?”
王培基给不了几百万,甚至几十万都给不了。
他抵押了房子,东拼西凑才凑齐的一百万,已经放在了老领导郑元吉家的茶几上。
现在的他,也就剩下一辆开个快十年的车了,抵押给银行恐怕连万都抵不到。
不过,王培基并没有就此放弃,他知道王培陵作为村支书,最关心的是村里的老百姓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。
于是乎,又向王培陵承诺,只要指认宋思铭,助他拿回酒厂,他可以把酒厂的工人都换成王码头的村民。
然而,王码头村村民的就业问题,早在年前,宋思铭就给解决了。
年后,王培陵的加工厂关门以后,所有员工都已分流到了金山矿业的工业游示范基地。
除此之外,年后,王寨乡的相关企业,又针对王码头村完成一轮定向招聘,已经有不少王码头村的村民,去王寨乡上班了。
王培基承诺的酒厂工作岗位,没有任何吸引力。
接二连三的失败,终于让王培基认识到,被他寄予厚望的本村大老哥,不会给他哪怕一丁点的希望。
这种情况下,他也只能放弃王培陵,转攻梁洪芳。
梁洪芳是百祥酒厂的创始股东,酒厂最初就两个股东,一个是王培基自己,另外就是一个梁洪芳。
不同于王培陵那种村里的土财主,梁洪芳是真正的有钱人。
其净资产,没有一个亿也有八千万。
时间退回到二十年前,梁洪芳还只是青山制酒厂的一名普通女工,在包装工段,负责给酒装盒。
但梁洪芳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人。
对于爱吃爱花爱打扮的梁洪芳,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,根本不够花,一号开工资,用不到五号,就能一分不剩。
剩下的二十五天,就只能靠男人了。
保守估计,梁洪芳在青山制酒厂内部谈的男朋友,没有五十个,也得三十个。
王培基便是其中之一。
那时候王培基已经结婚了,也有了孩子,但还是禁不住梁洪芳的诱惑,极不争气地拜倒在梁洪芳的石榴裙下。
王培基是技术部部长,除了正常的工资,还有一部分外快,那一部分外快,几乎都花到了梁洪芳身上。
但王培基的胆子比较小,没敢直接参与副厂长和采购经理合作的以次充好的活动,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导致拿到的外快,非常有限,后来制酒厂效益严重下降,外快也跟着严重下降。
匹配不上梁洪芳的消费能力,梁洪芳一脚就把王培基踹了。
踹了王培基之后,梁洪芳也没在继续在青山制酒厂呆,直接辞职。
在那个年代,敢于扔掉铁饭碗的人,是非常稀少的。
很多人都觉